離開克拉瑪依已有三十年了,在藝術的海洋裡漂泊、經歷和磨煉,每次回到祖國,回到克拉瑪依,我總是心潮澎湃、難以平靜。
2008年夏,我回到克拉瑪依,與以前機械廠的同事和克拉瑪依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田清生,現任克拉瑪依區委書記張虎,外辦主任羅小卉,克拉瑪依知名作家張紅軍,兒時同學劉小凱等朋友聊天時談到了克拉瑪依精神,我很激動。克拉瑪依給了我們什麼?克拉瑪依的故事給了世人怎樣的啟示?作為油二代,我開始認真思索這個問題,很想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,為克拉瑪依做點事。
我開始構思大型油畫《克拉瑪依人》,克拉瑪依最早是翼龍的故鄉,也是最早發現翼龍化石的地方; 黃河兒女來到克拉瑪依為尋找石油; 楊虎城將軍的女兒也為中國石油奉獻出年輕的生命; 奮鬥為了新一代; 風中歌聲; 到處有生活; 童年的回憶; 我們都年輕; 愛是奉獻; 女子鑽井隊; 礪煉...我用探親的時間花好了草圖,大家看了覺得很振奮,說草圖的內容反映了克拉瑪依幾代人的生活,希望我能將其做成精品。
回美國後,我就開始著手創作。《克拉瑪依人》長卷長約30米、高約1.2米,為折疊式可移動的架上繪畫,內容記錄了克拉瑪依的創業歷程。我經常站在這幅長卷前思如泉湧,猶如聞到了那熟悉的帶有戈壁苦艾味的溫和的風。克拉瑪依這座城市記錄著父輩們艱難的創業,也記錄著我們這代人繼承他們的光榮… (周勇)